今天早上起來,看見外面下著大雨,氣溫據說只有5度C,大雨加上迎面吹來的風,感覺上氣溫應該更低。為了暖暖身子,我找了旅舍附近的一家麵包店,進去吃了早餐外加一杯熱騰騰的Cappuccino後,穿起我的羽絨服,便前往今天的目的地–阿育王寺。
簡單介紹一下阿育王寺。阿育王寺,是著名的禪宗寺廟,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寶幢鄮山南麓育王嶺上。阿育王寺是中國國內,現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古寺。阿育王寺內舍利殿珍藏著「釋迦牟尼真身舍利」。根據史料記載,公元前三世紀,統一印度的印度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皈依佛教,且大肆弘揚佛法。他不僅派遣僧侶四方傳播佛教,還取出王舍城大寶塔阿闍世王分得的佛陀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隨一光盡處,安立一塔。」這些舍利塔因為是阿育王下令建造,所以稱之為「阿育王塔」,一共建造了八萬四千座,其中中國擁有十九座。寧波阿育王寺中的舍利塔是目前中國唯一保存下來的。
傳說,在西晉太康三年(西元282年),著名僧人劉薩訶(慧達)雲遊到此,發現了一座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塔四方五層,高約尺四,方廣七寸。劉薩訶遂在此修行並結茅供養。梁武帝普通三年(西元522年),梁武帝賜寺名為「阿育王寺」,並擴建寺院。
唐玄宗天寶三年(西元744年),高僧鑒真大師第二次東渡日本失敗後,暫時寄居在阿育王寺,並在此講授佛法,眾多信徒紛紛來此聽法。之後,鑒真大師在江、浙地區做了短暫的巡迴講法之後,又再度回到阿育王寺,準備第三次東渡。鑒真大師是揚州人,他的事蹟我在揚州大明寺那篇遊記(網址:http://auntcherry.blogspot.tw/2013/07/21_12.html),有較多的著墨。
去阿育王寺之前,就已經知道這間古寺,在歷史上非常有名。從旅舍到阿育王寺,坐了兩趟公交車才到,大約要一個半小時。老實說,在冷冷的雨中,與大夥等著、擠著公交車,還要時不時注意路旁的積水,會不會被飛嘯而過的公交車濺得滿身是水的情況下,著實不是一個很舒服的經驗。
到達阿育王寺,我的雙手已經被凍得十指發紫,當下真有些後悔沒把手套帶來。也許是因為天氣冷的關係,阿育王寺顯得有些冷清,寺內沒有什麼香客或遊客。當我一進阿育王寺時,映入眼簾的是「晉代古剎」四個大字,當時就已經深深被它的莊嚴肅穆的氣氛所吸引,於是我仰著頭慢慢地吸著這裡的空氣,可能是因為氣溫低的關係,當冷空氣進入腦入,讓人清明,伴隨而來的是心裡一種平靜的感覺。
從大門往大殿的方向走去,我欣賞著初春放生池旁的花木扶疏、清幽淡雅。朝拜完佛牙舍利之後,我逗留在迴廊間懸掛著一幅幅的智慧法語,其中有一幅是這樣寫著:「有的人可以得到財富,但不一定擁有自在;有的人可以得到醫療,但不一定擁有健康;有的人可以得到權力,但不一定擁有恭敬;有的人可以得到粉黛,但不一定擁有真情;有的人可以得到娛樂,但不一定擁有幸福;有的人可以得到文憑,但不一定擁有智慧;有的人可以得到裝飾,但不一定擁有美麗;有的人可以得到名譽,但不一定擁有解脫。於是我們尋找一盞夜路心燈,搭乘一艘苦海慈航,種植一塊豐收福田,皈依一位智慧明師。」
我拜讀著這一幅幅的法語,希望啟迪自己的智慧,每每讀完一幅,便自省著、懺悔著。當我步出阿育王寺時,發覺雨停了、放晴了,也期許自己在未來的日子裡能無明停、智慧行。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8%82%B2%E7%8E%8B%E5%AF%BA寧波 阿育王寺 |
寧波 阿育王寺 |
晉代古剎 阿育王寺 |
寧波 阿育王寺一隅 |
寧波 阿育王寺一隅 |
寧波 阿育王寺一隅 |
寧波 阿育王寺一隅 |
寧波 阿育王寺一隅 |
寧波 阿育王寺一隅 |
寧波 阿育王寺一隅 |
寧波 阿育王寺一隅 |
寧波 阿育王寺 放生池 |
寧波 阿育王寺 放生池 |
寧波 阿育王寺 天王殿 |
寧波 阿育王寺 法堂 |
寧波 阿育王寺 舍利殿 |
寧波 阿育王寺一隅 |
寧波 阿育王寺裡的長廊 |
寧波 阿育王寺裡長廊的天花板 |
寧波 阿育王寺一隅 |
寧波 阿育王寺一隅 |
寧波 阿育王寺內的鑑真紀念亭 |
寧波 阿育王寺內的看板開示 |
寧波 阿育王寺裡的茶花 |
寧波 阿育王寺裡的茶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