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29. 安徽九華山 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二)

一早,沐浴梳洗、吃完早飯後,上午六點半,我已經到了九華山遊客服務中心,這個中心是販售九華山景區門票、和景區交通車票的地方,同時它也是客運站。我昨天從南京來,就是在這裡下車的,然後過兩天,我要去黃山,也是要從這裡搭車。但是,你能想像嗎?這偌大的九華山景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華山、從唐朝以來,已經有將近一千三百年歷史的九華山,竟然只有一個出入口!

景區又規定,為了交通流量的控制,進出九華山一定要搭乘景區裡的交通車,私人轎車是不許進的。結果一大早六點半,九華山遊客服務中心已經人聲鼎沸,黑壓壓地擠著一群要上山的人。看著這麼多人,你推我擠的,我排在隊伍當中,好不容易上了景區交通車,正要鬆一口氣時,發覺許久不再痛的胃,正在隱隱作痛!

從山下坐交通車上山,大概還要四十分鐘車程。車子大概走走停停了二十分鐘,就看到上山的車子上不去,下山的車子下不來,所有的車子,全都在上山的半路上,塞住了,動彈不得!原因是路上車太多,除了有景區的交通車、還有許多的私人轎車!看到這樣的情形,我心裡就OS:「你要大家坐景區交通車,為什麼不管制私人轎車進山?這樣亂成一團,而且進山的路才一條,不塞才怪!」,接著,我心裡又抱怨:「門票收這麼貴,景區交通車費也不便宜,景區要多些管理,至少交通要順暢;或者多一些建設,入山道路可以多開闢一、兩條嘛!」

一大早,九華山景區進山的唯一一條道路就大塞車,很多人索性就下車,乾脆走路上山。我一看這塞車,好像大家都可以接受,連司機都熄火下車抽菸了,而且也沒看到有景區的人出來維持秩序、指揮交通的情況下,我心想,這一塞車,估計一時半會兒的也不可能通車了,就毅然決然立刻跳下車,帶著我隱隱作痛的胃,一起步行上山。

走了大約一個小時,進了九華山的山門,走進了九華街的放生池旁,正要休息喘口氣時,看到一個大姊,臉色慘白地蹲坐在放生池旁,一隻手扶著旁邊的大石頭、另一隻手勉強地撐著自己。正在胃痛的我,看到臉色慘白的這位大姊,腦筋浮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字眼,於是我過去,詢問她怎麼了,要不要幫忙之類的?

我想這位大姊應該聽懂我的普通話,只是我卻聽不懂大姊說的家鄉話!這下,我們兩個開始雞同鴨講,比手劃腳,一陣對話下來,我依稀明白,大姊是說她打從家裡坐了很久的車上來九華山,身體感到有些不舒服,然後她現在正在等某一個寺廟的師父等等。

也許因為要跟我溝通很費力,或者也許這位大姊當時正想盡辦法,要讓我聽懂她的家鄉話,因此轉移了注意力,忘了她剛剛身體的不舒服。我發覺她的臉色慢慢好轉,不再慘白,且說話的聲音越來越鏗鏘有力的情況下,就問了大姊九華山的「祇園寺」怎麼走?只看大姊用手一比,於是我告辭了這位大姊,並往她手指的方向走去。

我與這位大姊相遇的放生池是在「九華街」上,九華街其實不是一條街的街名,而是一個區域的名字,是一處平均海拔約640公尺的山中盆地,盆地面積約四平方公里,盆地四周青峰聳翠,蒼木環抱,是香客遊人集散地、也是九華山的核心景區。很多人到九華山來,會選擇在九華街落腳,以便隔天就近拜佛。我因為背著一個背包、提著一個行李,這樣上山、下山要趕搭交通車,非常不方便,因此選擇住在山下,再輕裝便行的上下山。

九華街裡除了有「放生池」、「祇園寺」外、還有「化城寺」、「旃檀林」、「百歲宮」、「東崖禪寺」、「回香閣」、「肉身殿」等多處景點。九華街裡老街店鋪、寺廟林立,僧俗共處,農禪並重,是九華山人文景觀薈萃之地。

告別了不期而遇的大姊後,我走著走著,還沒到祇園寺的門口,竟然發覺自己的胃不痛了!祇園寺看起來很新,規模也很大,但是祇園寺的歷史並不久。它始建於明代,但後來毀於戰火。現在的祇園寺是清朝重建的,且到清仁宗嘉慶年間(西元17961820年),才獨立成為叢林。當時的住持隆山,在八十二歲時圓寂,三年後開缸,顏色如生,寺僧裝金供奉。在文革時代,不幸肉身被毀。清德宗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年),祇園寺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首。

我在祇園寺的地藏殿裡,看到牆壁上展示的十八層地獄圖。看了圖之後,我覺得十八層地獄裡,人們受罰的景像是非常具體的。看了這些圖之後,心裡感到有些恐怖,所以老實說,這些圖是有一些警醒的作用。在佛寺裡,掛了十八層地獄圖,從某一個角度來看,是具有教育意義的。不過,寺廟是公開場所,小孩子也是可以進入的,這些十八層地獄圖,我一個成年人都看了之後,都感到驚心動魄的,就是不知道這些圖,適不適合讓小孩子們看?他們看到之後,會不會有不良影響?

佛教勸人「諸惡莫作」,因為「惡有惡報」,做了壞事之後,會下地獄,所以會有「十八層地獄」來警示人們好好守戒,不要做壞事。當然,我不反對這樣的說法,只是覺得這樣的說法是比較消極,當然嚇唬也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只是我覺得,是不是應該更有作為地,鼓勵人們「眾善奉行」、多做一些利益眾生的事?不知佛殿的牆上,除了十八層地獄圖之外,是不是也可以有一些勸人向善、教導人積極、正面、利他的智慧法語?

九華山目前有寺廟九十幾座,我實在無法在短時間內,每廟必拜,所以只能造訪其中的幾座寺廟。步出祇園寺後,我朝著地藏王菩薩的「肉身殿」前去。肉身殿,又稱「神光嶺肉身寶殿」,始建於唐朝,據說殿內藏有地藏菩薩金喬覺肉身菩薩。一般人來到九華山,幾乎都要去「肉身寶殿」參拜的。我去「肉身寶殿」的時候,覺得寶殿的建築富有古意,寶殿前也跪著一群很虔誠的信眾,不過我去的時候,並沒有親眼目睹到地藏菩薩金喬覺的肉身,據說地藏菩薩金喬覺的肉身,在明朝的時候已經入土了,後人是無法再目睹地藏菩薩金喬覺真身了

之後,我再度往九華街的方向走去,並前往「化成寺」。九華街開發歷史悠久,早在東晉隆安年間(西元401年),就有天竺名僧杯渡在芙蓉嶺下創建茅庵,開創了九華山佛教活動的先河。化城寺九華山的開山寺和總叢林,初建於唐朝(西元757年),距今已有一千兩百多年的歷史。唐開元年間,僧人檀號居之,寺額曰「化城」;後新羅國金喬覺駐錫九華時,鄉紳諸葛節等人捐款,買檀號舊寺,為他建殿宇,後來金喬覺居於化城寺,刻苦修行,壽近百歲,終成正果,被認為是地藏菩薩化身,因此化城寺又被稱為「地藏寺」。從此而後,九華山逐漸成為著名的地藏道場。唐朝的化城寺是九華山的開山祖寺,後來因為戰火,原寺早已蕩然無存。化城寺雖然歷代屢有興毀,地位始終位居九華山諸寺之首。

化成寺之後,我便步行上山前往「百歲宮」。從化成寺到百歲宮,可以乘坐纜車,但是我選擇步行上山,我大概走了一個小時,沿途還看見唐朝時期,捐山建寺的閩公墓碑,閩公墓不知道是不是唐朝的原址,但是閩公墓旁有一棵大樹,高聳入雲,看起來相當有歷史。

百歲宮,位於安徽九華山摩空嶺。從遠處看寺廟的建築風格十分獨特,因為所有大殿彼此之間並不獨立,而是由五層樓融山門、大殿、肉身殿、庫房、齊堂、僧舍、客房、和東司為整體,遠觀百歲宮彷彿是一座古城堡。百歲宮裡遊客如織,肉身殿看起來不大,但是門口擠了一推人,進也進不去,出也出不來,我也夾在人群當中,試著要去朝拜「無瑕法師」的真身。

百歲宮肉身殿裡存有九華山肉身菩薩之一的「無瑕法師真身」。無瑕法師(西元1513 1623年),「無瑕」是他的字,法名「海玉」,順天苑平(今北京盧溝橋)人。嘉靖十五年(西元1536)在五臺山出家,曾雲遊參訪峨眉等佛教聖地。萬曆年間(西元15731611年),無瑕法師五台山九華山東崖摩空嶺的山洞,結茅安居,取庵名「摘星庵」。無瑕法師刻苦清修,戒律精嚴,終年以煙霞為伴,揚清吐濁。他不食煙火熟食,終年以野果、山草充飢,主要有黃精、白荷、丹生、葛雞、蕨根等九華山特產野生植物,渴時飲山澗泉水。修行期間,刺舌血混拌金粉,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且每隔二十天,刺舌血一次,如此反覆,前後共用了三十八年的時間,抄完了這部八十一卷的「血經」,為後世留下珍寶。如今這部「血經」仍珍藏在九華山歷史文物館中。

有一種說法是,無瑕法師一直都在摩空嶺的山洞中修行,直到坐化幾年後的某一天,弟子們去看他的時候,才發覺無瑕法師已成真身;又有一種說法是,天啟三年(西元1623)秋,一百一十歲高壽的無瑕法師拈偈一首:「老叟形骸百有餘,幻身枯瘦法身肥。岸頭跡失魔邊事,洞口言來格外機。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間人境遠相離。客來問我歸何處?臘盡春回盡見梅。」說完偈詞後,囑咐弟子將其遺體坐缸,言畢安詳入定。三年後啟缸,肉身面色如生,身體完好,弟子隨後裝金供奉。

據說明代朝廷曾派兵部尚書王大人來九華山,代皇帝進香。王大人當晚住宿於肉身寶殿,忽見神光嶺放出一道白光,直射摩空嶺百歲庵,並且,摩空嶺也射出一道白光照向神光嶺,兩光相照,天象奇異。翌日,王大人趕到百歲庵察看,問明無瑕法師身世,且看到稀世珍寶「血經」後,驚嘆不已,認為無瑕法師與金地藏一樣,也是地藏菩薩的應身。於是王大人返回後,奏明皇上。明毅宗崇禎三年(西元1630),敕封無瑕法師為「應身菩薩」,御書匾額。同時又御書「為善為寶」題額,並賜無瑕法師肉身塔名為「蓮花寶藏」,賜金擴建廟宇,並賜寺名為「百歲宮」。清道光年間擴建後,又稱「萬年禪寺」,成為香火盛及一時的十方叢林。民國時,臨時大總統黎元洪題書「敕建萬年寺,欽賜百歲宮」豎匾

在文革期間,山僧惟能、普光、悟廣為保護無瑕法師肉身,冒著風險將其秘密轉移埋於地下,上蓋石板,並於石板上覆土種菜。西元1980宗教政策落實,打開石板,金身不壞。如今無暇法師肉身供奉於九華山百歲宮殿內。

入殿的人極多,我幾乎是被推擠著進殿的。無暇法師被供奉在殿內,以玻璃保護著,來跟參訪信眾隔離。殿內不許照像,所以無法拍照給大家看。不過,網路上有很多照片、也有一些影音介紹無瑕法師。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網搜尋。

九華山自從地藏菩薩金喬覺肉身之後,歷代高僧輩出,據說截至目前為止,共有肉身菩薩15尊。文革時期,被毀壞5尊,現存肉身菩薩5尊。西元1999年發現的「仁義師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目前仁義師太肉身供奉在九華山的「通慧禪林」。可惜我去九華山的時候,沒去朝拜仁義師太。

九華山地處長江流域以南,氣候潮濕,氣溫頗高,其實是不利肉身保存,但是九華山歷年來,不斷地有得道高僧的肉身出現。不但出現,而且還能在天然的環境中保存,這其中原因,是目前科學還無法解釋的。

研究肉身菩薩的保存機制,是科學家需要探究的,而我比較想知道的是,這些肉身菩薩到底在生前是如何修行的?他們的生平事蹟、為人處世,是不是有什麼精神或是態度,值得我們效法和學習的?可惜我在朝拜百歲宮時,寺廟對無瑕法師的生平,並沒有太多的著墨,反倒是看到很多人,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擠破殿門口,只想去看一看無瑕法師,這位肉身菩薩的真身。

朝拜完百歲宮之後,我往「鳳凰松」的方向走去,途中經過「東崖禪寺」、和「回香閣」。我還看到九華山上,由山勢渾然天成的「睡佛」、和不會比峨眉山上的獼猴瘦的九華山獼猴!

東崖禪寺,據說是開元年間,金地藏新羅國金喬覺初來九華山時,在所居的東崖洞穴附近,歷經千百年來,所蓋的一間寺廟。回香閣,原名「華嚴庵」,後改「華嚴禪寺」,位於東崖南端華嚴嶺上,華嚴嶺是由九華街蹬道上天臺必經之嶺,昔日香客去往天臺後,都會在這裡燒回頭香,所以稱為「回香閣」。回香閣高居山峰,從這裡俯瞰九華街寺宇,一目了然。

鳳凰松位於九華山中閔園,是九華山的一大景觀。松高公尺餘,樹幹直徑公尺,造型奇特,恰似鳳凰展翅,故名「鳳凰松」。主幹扁平翹首,如同鳳冠;兩股枝幹一高一低,狀似鳳尾;松尾下有很大的園石,人稱「鳳凰蛋」;根部周圍綠草如茵。這棵鳳凰古松,史載見於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歷史,如今仍然高聳挺拔、枝繁繁茂蒼翠,被譽為「天下第一松」。

我從上午六點半上九華山拜佛,一路走到了鳳凰松,已經是下午三、四點了,原本想再撘索道上天台正頂,但是為了安全,還是必須要在天黑之前,回到山下的民宿。於是鳳凰松之後,我就往回走,去搭乘景區交通車,往山下的九華山遊客服務中心前進。

那天天黑之前,終於順利的回到入住的民宿。經過一夜的休整之後,準備隔天一早,去搭乘前往黃山的班車。對於神遊已久的黃山,忍不住心中大喊:「黃山,我來啦!」。

參考資料:
聖嚴法師著《步步蓮花》,第十五篇「祇園寺」: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20&cid=38&page=16
百度百科,東崖禪寺:http://baike.baidu.com/view/564583.htm
大禪師網,九華山回香閣:http://www.dachanshi.com/html/archives/242
九華山佛教協會官網:http://www.jhsfjxh.net/

安徽 九華山 導遊圖
九華山 遊客服務中心 上午六點半排隊等候上車的人群
安徽 九華山 景區交通車
前往 九華山 半途中的小瀑布
安徽 九華山 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安徽 九華山 九華街上的放生池
安徽 九華山 九華街上的放生池
安徽 九華山 九華街上的放生池 
安徽 九華山 九華街上放生池旁的樹
安徽 九華山 祇園寺 說明
安徽 九華山 祇園禪寺
安徽 九華山 祇園寺一隅
安徽 九華山 祇園寺 地藏殿
安徽 九華山 祇園寺 地藏殿裡的十八層地獄之一 
安徽 九華山 九華街一隅
安徽 九華山 九華街一隅
安徽 九華山 肉身寶殿
安徽 九華山 肉身寶殿
安徽 九華山 肉身寶殿
安徽 九華山 肉身寶殿
安徽 九華山 肉身寶殿
安徽 九華山 肉身寶殿前虔誠跪拜的信眾
安徽 九華山 肉身寶殿前的蓮花階梯
安徽 九華山 肉身寶殿裡雕花的樑柱
安徽 九華山 肉身寶殿一隅
安徽 九華山 肉身寶殿前的鐘樓
安徽 九華山 肉身寶殿前的鼓樓
安徽 九華山 化城寺
安徽 九華山 化城寺 說明 
安徽 九華山 化城寺
安徽 九華山 化城寺
安徽 九華山 化城寺 大雄寶殿 
安徽 九華山 化城寺里的歷史文物館
安徽 九華山 化城寺一隅
安徽 九華山 化城寺
安徽 九華山 化城寺一隅
安徽 九華山 九華街一隅
安徽 九華山 九華街一隅
安徽 九華山 九華街一隅
安徽 九華山 九華街一隅
安徽 九華山 閩公墓 說明
安徽 九華山 閩公墓
安徽 九華山 閩公墓&大樹
安徽 九華山 前往百歲宮途中
安徽 九華山 前往百歲宮途中
安徽 九華山 前往百歲宮途中
安徽 九華山 前往百歲宮途中
安徽 九華山 前往百歲宮途中
安徽 九華山 百歲泉 
安徽 九華山 百歲宮 說明
安徽 九華山 百歲宮
安徽 九華山 百歲宮 供奉無瑕法師的肉身殿
安徽 九華山 百歲宮 五百羅漢堂
安徽 九華山 百歲宮 五百羅漢堂的Before
安徽 九華山 百歲宮 五百羅漢堂的After
安徽 九華山 天然睡佛
安徽 九華山 天然睡佛 
安徽 九華山 天然睡佛
安徽 九華山的杜鵑
安徽 九華山的杜鵑
俯瞰九華街
 與峨眉山上獼猴一樣身形的九華山獼猴
與峨眉山上獼猴一樣身形的九華山獼猴
安徽 九華山 東崖禪寺
安徽 九華山 東崖禪寺
前往回香閣途中
 安徽 九華山 回香閣
安徽 九華山 回香閣一隅
安徽 九華山 回香閣一隅
前往鳳凰松途中的溪水
前往鳳凰松途中的溪水
前往鳳凰松途中的溪水
 安徽 九華山 閩公井
安徽 九華山 閩公井
安徽 九華山 天下第一松 鳳凰松
安徽 九華山 天下第一松 鳳凰松
安徽 九華山 天下第一松 鳳凰松
安徽 九華山 祇園精舍
安徽 九華山 祇園精舍一隅
安徽 九華山 潮音精舍
安徽 九華山 潮音精舍一隅
安徽 九華山一隅
安徽 九華山一隅
安徽 九華山一隅
安徽 九華山一隅
安徽 九華山一隅 
安徽 九華山一隅
安徽 九華山一隅
安徽 九華山一隅